一、政策背景與用戶需求
在 “雙碳” 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廈門市積極探索工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路徑,通過出臺《工業園區綠色智慧微電網建設試點項目評分標準》,構建了以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慧調控為核心的零碳發展框架。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在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廈門工業園區實現零碳目標提供了全鏈條解決方案,推動政策要求與技術落地的深度融合。
二、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臺(AcrelEMS)介紹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AcrelEMS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是針對企業微電網的綜合性能效管理平臺。該系統覆蓋“源-網-荷-儲-充”全環節,實現對分布式電源、市政電源、儲能系統、充電設施及各類交直流負荷的實時監視、智能預測、動態調配與優化控制。Acrel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可以接受虛擬電廠的調度指令和需求響應,是虛擬電廠平臺的企業級子系統。
圖1 Acrel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主界面
1.平臺架構:
AcrelEMS采用“云-邊-端”一體化架構,通過智能網關采集各類測控裝置、光伏、儲能、充電樁及負荷數據,支持與電網調度協同,實現源荷互動、能源全景分析和優化運行。
圖2 Acrel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結構
2.核心功能:
2.1能源數字化展示
通過展示大屏實時顯示市電、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以及其它負荷數據,快速了解能源運行情況。
2.2優化控制
直觀顯示能源生產及流向,包括市電、光伏、儲能充電及消耗過程,通過優化控制儲能和可控負載提升新能源消納,削峰填谷,平滑系統出力,并顯示優化前和優化后能源曲線對比等。
2.3智能預測
結合氣象數據,歷史數據對光伏、風力發電功率和負荷功率進行預測,并與實際功率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儲能系統和負荷控制實現優化調度,降低需量和用電成本。
2.4能耗分析
采集企業電、水、天然氣、冷/熱量等各種能源介質消耗量,進行同環比比較,顯示能源流向,能耗對標,并折算標煤或碳排放等。
2.5有序充電
系統支持接入交直流充電樁,并根據企業負荷和變壓器容量,并和變壓器負荷率進行聯動控制,引導用戶有序充電,保障企業微電網運行安全。
2.6運維巡檢
系統支持任務管理、巡檢/缺陷/消警/搶修記錄以及通知工單管理,并通過北斗定位跟蹤運維人員軌跡,實現運維流程閉環管理。
三、如何解決用戶痛點?
安科瑞基于 “源網荷儲充” 一體化理念,推出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AcrelEMS 3.0),通過硬件設備與軟件系統的協同,精準匹配廈門市零碳政策要求,為工業園區提供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一) 光伏與風電協同管理:通過分布式光伏監測系統(含匯流箱、逆變器狀態監控)、氣象站數據采集,實時優化發電量。例如,河南交投新能源項目通過該系統實現光伏利用率提升 15%,年減碳量超 2 萬噸。
(二)本地消納強化:采用防逆流保護裝置(AM5SE-IS)與協調控制器(ACCU-100),避免可再生能源向電網倒送,確保本地消納率達 90% 以上,滿足廈門政策*高標準。
(三)全場景接入與優化:支持負荷接入率≥60%,通過 AI 算法實現可再生能源優先調度(優先級調控≥90%),優于政策要求的 80%。
(四)快速響應與安全保障:并離網轉換時間≤30 秒(遠低于 1 分鐘標準),配備 ISO27001 信息安全認證與三級等保防護,滿足智慧調控系統安全性要求。
(五)預測與保電能力:基于歷史數據與氣象預測,實現 1 小時 - 1 天的發電 / 負荷預測,保電能力達 30 分鐘以上,遠超政策 10 分鐘要求。
(六) 分布式儲能優化配置:通過 BMS(電池管理系統)與 PCS(儲能變流器)協同,實現儲能裝機占比動態調節(支持 10%-30% 靈活配置),滿足廈門政策中 “每增加 2% 加 1 分” 的激勵要求。
(七)負荷調節與虛擬電廠集成:靈活調節能力達園區平均負荷的 8%-15%,接入虛擬電廠平臺實現聚合響應,例如山東某集團項目通過該模式獲得調峰收益超百萬元 / 年。
(八)應急供電體系:儲能系統支持滿載運行≥4 小時(遠超政策 2 小時要求),配合負荷分類調控,確保一類負荷(如數據中心、應急照明)斷電后連續運行≥120 分鐘。
(九)多維度安全防護:配置電氣火災監控系統(ARCM 系列)、防火限流式保護器(ASCP310),實現短路故障 150μs 內快速響應,保障系統運行安全。
四、典型設備選型推薦
除了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外,還具備現場傳感器、智能網關等設備,組成了完整的“云-邊-端”能源數字化體系,具體包括高低壓配電綜合保護和監測產品、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電能質量治理、照明控制、充電樁、電氣消防類解決方案等,可以為虛擬電廠企業級的能源管理系統提供一站式服務能力。
五、結語
廈門市工業園區綠色智慧微電網政策為零碳轉型提供了清晰的 “量化標尺”,而安科瑞的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則通過 “源網荷儲充” 一體化技術,將政策要求轉化為可落地的工程實踐。未來,隨著兩者的深度融合,廈門工業園區有望成為全國微電網零碳示范的*桿,為城市能源結構轉型提供 “廈門經驗”。